无人机是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或机载计算机程控系统进行操控的不载人飞行器。其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不仅能够完成有人驾驶飞机执行的任务,还可用于危险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空中救援指挥和环境遥感监测等任务。
无人机遥感系统:高效、精准与灵活 1 无人机平台:轻型的力量与便捷 2 传感器:厘米级精度的洞察者 无人机遥感技术以其高时效性和低生产成本脱颖而出。无人机平台的轻巧设计使得它能够迅速起飞,适应各种环境,且操作简易。
利用无人机搭载不同类型传感器可以采集多光谱,激光雷达。多光谱遥感 多光谱遥感是通过多个频道对地表进行光谱成像的一种技术。可以利用多光谱传感器拍摄不同波段的图像,比如常见的蓝、绿、红、近红外等波段,将这些波段拼接起来,即可获得一张多光谱图像。
遥感技术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能动态反映地面事物的变化。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能周期性、重复地对同一地区进行对地观测,从而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
同时,当代遥感技术已能全面覆盖大气窗口的所有光学遥感,包括可见光(0.4~0.76μm)、近红外(0.76~1μm)、短波红外(1~3μm)、热红外(8~14μm)、微波(1mm~10m)、紫外等。遥感光谱分辨率正在从单一波、多光谱遥感逐步发展到高光谱遥感。
探测范围广、采集数据快 遥感探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拓展了人们的视觉空间,为宏观地掌握地面事物的现状情况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宏观地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可获取的 信息量 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它不仅能获得地物可见光波段的 信息 ,而且可以获得紫外、红外、微波等 波段 的信息。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
遥感技术应用于宏观生态环境的监测,具有视野广阔、获取的信息量多、效率高、适应性强、可用于动态监测等众多优点。
遥感技术的特点—监测范围大、可覆盖全球;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受地面影响小等。探测范围大:我国只要600多张左右的陆地卫星图像就可以全部覆盖。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实地测绘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重复一次。航空摄影测量数年才能重复测量一次。
1、遥感技术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能动态反映地面事物的变化。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能周期性、重复地对同一地区进行对地观测,从而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
2、从遥感传感器与遥感平台的发展来看,遥感技术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探测范围广,获取信息的范围大 一幅陆地卫星TM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4225km2,覆盖我国全部领土仅需500多幅,这对国土资源调查有着重大意义。
3、探测范围广、采集数据快 遥感探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拓展了人们的视觉空间,为宏观地掌握地面事物的现状情况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宏观地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由于遥感技术独特的优势,可以改变过去孤立的、静止的调查方式,可从动态角度去认识资源与环境变化,使认识更加宏观、及时和准确。
遥感地质填图促进了地质研究的深入,提高了地质研究的详细程度,有利于填图质量的提高。
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主要是根据矿床成因类型,结合地球物理特征,寻找成矿线索或缩小找矿范围。通过成矿条件的分析,提出矿产普查勘探的方向,指出矿区的发展前景。例如,通过对吉林省陆地卫星图像的分析,曾发现铜矿的分布与线性构造密切相关,对开发这个地区的铜矿有重要意义。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调查,具有时效性好、宏观性强、信息量丰富等特点。
为国家的重要经济领域提供信息服务。遥感应用的综合性是其重要的技术特征和技术优势。遥感技术在地质矿产和水资源的勘探,森林,草场资源调查与评价,海洋渔场调查,城市的规划,气象,海洋预报等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技术发展将推动国民经济各领域信息技术进步,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决策服务。
与可见光遥感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技术有许多优点:第一,对目标的鉴别能力强。由于物质内原子和分子的电动力学过程,任何物体都会产生自然的无线电波辐射,不同物体辐射频谱不同。
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传统微波遥感系统的空间分辨率通常较低,无法提供像素级别的细节信息。这在需要高精度细节信息的应用场景下可能有限制。 光谱分辨率有限:微波波段的光谱信息相对较少,无法提供与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相比的丰富光谱特征。
微波大气遥感技术是一种独特的遥感方式,不同于可见光遥感和红外遥感。它利用微波来摄取物体的景象,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微波遥感在目标鉴别上表现出色。物质内部的原子和分子会自然辐射无线电波,且不同物体的辐射频谱各异。
微波大气遥感,一种关键技术,自20世纪40年代起便以其主动式特性在气象领域崭露头角。作为气象雷达的应用,它能够深入探测大气层,为气象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被动式微波大气遥感则在60年代初开始进行地面试验,当时的设备成功获取了大气温度分布,尤其是在0至10公里的范围内。
遥感技术系统包括传感器和运载工具、遥感信息的接收与预处理子系统以及遥感信息提取和解译分析子系统三部分(图19-3)。
遥感的技术特点是:(1)视域宽广。居高俯视,单幅图像覆盖面积很大(一幅TM为34385km2),便于进行地学大区域宏观观察与分析对比。(2)信息丰富。包括可见光、红外、微波多波段遥感,能提供超出人视觉以外的大量地学信息。(3)定时、定位观测。
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
遥感技术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能动态反映地面事物的变化。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能周期性、重复地对同一地区进行对地观测,从而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
遥感技术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探测范围广、采集数据快。遥感探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
遥感信息应用是遥感的最终目的。遥感应用则应根据专业目标的需要,选择适宜的遥感信息及其工作方法进行,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遥感技术系统是个完整的统一体。它是建筑在空间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生物学、地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的,是完成遥感过程的有力技术保证。
Copyright © 2023-202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KAIYUN体育 版权所有